2017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消长新动向———病害篇(1-4合集)

      本文由蒋三登老师独家权威发布,园林泰斗级人物,致力于园林事业病虫害的研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分四篇分别介绍园林植物病害。

2017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消长新动向———病害篇Ⅰ 植物为什么会生病?

  不久前,国家农业部门和中央气象部门相继报道:今年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将呈严重发生态势;国家林业部门对“松材线虫病”也发出了趋重发生的警示。2017农林领域的植物病害不容小觑。按我国传统的农历节令,从“立夏”到“霜降”,即从春末到深秋,历经12个节令约170天左右在全国范围农、林、园、果、蔬、牧各领域植物病害呈频发常态。技术交流15898914918

  在此期间,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的植物病害将会有何动向?各地园林养护管理和植物保护应如何应对?植物病害是较虫害更为复杂、难治的有害生物,必须以更全面的专业认知和更精准的“靶标”指向为基础和前提,认真把握园林植物病害科学防控的切入点、着力点,牢牢掌控防治主动权。  

  研判植物病害消长趋势首先要从植物病害多维度的视角释疑解惑。

 

切入点

  从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特点,了解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特质。城市园林绿地分布广、类型杂、多元化,各种园林绿地被城市建筑、街路、河道、高架、隧道、桥涵分隔。园林绿地也功能性地切割了城市各类构筑物并且镶嵌式、穿插式或包围式地融入城市各类环境,成为相对独立类型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地。与此相适应,各类绿地的植物病害呈现出明显的“五同五不同”现象。

  ①同“病”不同“源”。同一种病害产生于不同的发病条件,如“黄化病”是园林植物常见病害,既产生于侵染性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也产生于非侵染性水、土、肥、微量元素和光照、温度、湿度等10余种不同病源。

  ②同“源”不同“原”。同一环境或发病条件相似,但存在不同的致病“病原微生物”,如高温高湿是多种植物病害高发、频发的基础条件,同时却滋生许多不同的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③同“原”不同“期”。同一病原物在不同环境或不同植株上显现不同步,如“灰葡萄孢”是多种植物感染“灰霉病”的同一病原物,但菊花、热带兰、火鹤花、玉簪、榆叶梅、紫薇、常春藤、三角花等植株即使在同一地域也不是同步感染,染病后的侵染循环并不完全一致。

  ④同“期”不同“症”。相同载体病原微生物自身发育过程和蜕变形态不同,如“尖镰孢菌”是多种“枯萎病”病原物,但在木本的合欢和草木的菊花、香石竹及多浆植物蟹爪兰身上表现的病症很不相同。

  ⑤同“症”不同“状”。患病寄主植物在同一病原物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状态,如“胶孢炭疽菌”

  是“炭疽病”主要的病原物,但在兰花、火鹤花、蝴蝶兰、桂花、玉兰、苹果、海棠等植株上呈现的病状不尽相同,有的轮纹明显,有的几乎没有。

  【知识点Ⅰ】病症:病原微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繁殖体和营养体的发育蜕变过程和状态。

  【知识点Ⅱ】病状:感病的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伤害后,植株本体在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发生的异变状态和现象。生产作业和科普活动中常将“病症”和“病状”二者习惯性地合称为“症状”。有些植病如病毒病、生理性植病只显现病状,不显现病症。在具体的生产性防治活动中,对“病状”的防治多属治“标”(表),对“病症”的防控才是治“本”。

  从植物感病的侵染循环了解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维度架构。中国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植物种植古国,有一句代代相传的至理名言:“旱生虫,湿生病”。它客观地道出了植物的有害生物———病虫害发生危害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在园林绿化领域,环境气候因子对植物病害发生与否、危害轻重与否的影响力往往比对虫害表现更为突出。但是,对植物病害而言,环境气候因素固然十分重要,但它毕竟不是植物发病的唯一因子,更不是植物病害存在和扩散蔓延的全部条件。

  其实,包括植物在内任何生物致病都是多维度作用的结果,即病原物(非侵染性病害则是病源物———致病环境)患病受体(寄主植物)、发病条件,谓之“三维度”或“三锥体”或“病三角”(近来有学者将“发病条件”分解为“侵染过程”和“侵染环境”,这样更切合城乡园林植物病害状况,谓之“四维度”或“四维体”)。

  总之,植物致病必然是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多维度架构。缺一,植物不会发病,阻滞或消除其中一个环节,任何病害都难以为继,这也正是防控植物病害行之有效的施策思路和技术途径。所以,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一定是多因素综合发力的过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综合因素是我们研判植物病害首当其冲的切入点。

 

着力点

作者蒋三登老师,园林界的泰斗级人物,值得尊敬和学习。  植物是有生命的,生命是有着周而复始的渐变节律和发育过程的。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植物致病一定是在这个发育变化过程中某一时段、某一环节、或某一场所的外因作用于植物内因,导致植株本体生长失常、发育畸形、蜕变异化,是隐性的“潜变”终于“露峥嵘”进入显性状态,是暗潮涌动终于暴发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必然结果。

  “潜变”离不开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显露”则往往只是一、两个主导因子“催化的结果”。如万寿菊叶枯病和灰霉病都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但前者的盛发温度为23℃至30℃,后者则为10℃至20℃;又如多种苗木的立枯病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时都易发病,但总是在20℃至30℃时发病迅速,25℃至30℃时发病严重,在此,发病速度和危害的程度取决于有限的温度;再如白粉病是园林植物多发高发病害,通常是在10℃至26℃时发病,20℃时易形成霉斑,低于10℃时病菌活动停止,所以,该病虽常年发生,极为普遍,但以春末夏初和秋季(4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高温干燥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高湿的雨季反而趋轻趋缓。如遇暖冬,翌年白粉病必然早发、重发。

  诊断一些侵染性维管束植物病害(如枯萎病)和根系土壤习居菌植物病害(如白绢病、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疫病)及某些环境因子导致的非侵染性植物病害(如土壤pH值失常,土壤污染,干旱缺水,土壤被水淹、浸、渍、泡过饱和,水有余而氧不足,营养元素失调等),则应遵循“地上问题看地下,地下问题看根系,根系问题看土壤”的逻辑链去探寻病因,可较为有效地求解大多数植物致病根源。因此,适时识别和准确诊断这些“催化”因子,则是我们研判植病、区别疫情、差异化施策布防,针对性处方施治的着力点。

  从植物致病多维度视角确立和认知植物病害“切入点”和“着力点”,正是科学防控植物病害的思维基础和技术施策前提,也是回复“植物为什么会生病?”的唯一答案。

2017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消长新动向———病害篇Ⅱ 什么是植物病害?

  蒋三登老师是园林界的老前辈,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业界以及植病、植保专业领域教科书、工具书和科普读物各种版本对园林植物病害的诠释虽各有侧重,但都突出了园林植物与环境生态、植物生理、病理要素的关系;强调了植物组织形态结构“不正常”、“反常”、“偏离正常”的病态现象;点明了植病的社会、生态、环境、经济、景观的破坏性后果。其实,简言之,凡生物体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发生和存在的一切非正常状态皆可谓之“病”(对于人类当然还要加心理方面的失常状态)。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动物患病谓之“疾病”,植物患病称为“植病”,园林植物患病则简称为“园林植病”。技术交流15898914918.

 

园林植病≠园林植物病害

  正如昆虫≠害虫一样,“植病”也不可与“植物病害”混为一谈。

  “病”是包括人在内各种生物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反常状态,“病害”则是因病导致的自身或染及他人或农林作物的破坏性现象和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民生产生损害的既成事实,后果一定是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毁灭性的。但是,并非凡“病”必“害”,有些植病状态不仅不成其为“害”,反而是“利”。不仅无须防控除治,反而要加以保护、扩繁、提倡和发展。

  如郁金香花叶病毒形成的“碎叶郁金香”是别具一格色彩斑斓观赏性较强的病株;人为地遮挡日照专门培育叶绿素缺失的“韭黄”、“蒜黄”则是较常态韭菜、青蒜苗口感更为娇嫩清香价值更高的蔬菜品种;龙爪柳以枝条扭曲的婀娜多姿赢得观赏青睐,实为旱(垂)柳病态的园艺栽培变种;北方地区寒冬季节点缀绿地的主打植物羽衣甘蓝实为甘蓝的病态表现;时令蔬菜中档次较高的茭白,是叶原基被黑粉菌侵染后,生长畸形,其肥厚鲜嫩肿胀部分反而成为经济价值更高的蔬中珍品。其实,绿地或家庭绿植中常见的金心黄杨、金边黄杨、银边虎尾兰、金叶女贞、金叶榆、金枝柳……无不是以“病”攀“金”升“银”……在园林园艺绿地,类似的病态植物不在少数,本身无害可贬,明知是“病”却不可以“害”相称相待。作为植物保护,需要防控的是植物“病害”,尤其是有可能形成破坏性的生态、景观、经济、社会负面后果的病害,而不是凡“植病”必防必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病原微生物的“同门师兄弟”不仅不是植物病害之源(原),反而是惩治植物害虫的杀手锏。业内熟知的Bt乳剂就是生物防治中以菌治虫的细菌“苏芸金杆菌”制剂;真菌制剂的白僵菌、绿僵菌;病毒制刺的“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线虫制剂的斯氏线虫液等都是能够各显其能,杀伤力很高的优选生防制剂。

  此外,作为植物病害首位病原微生物的真菌,其中许多菌类甚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如担子纲亚门中的担子菌,香菇、口蘑、平菇,都是枯木朽树残根烂叶化腐朽为神奇的山珍,有些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灵芝、冬虫夏草等。所以,一定要将“植病”与“病害”区别对待。

 

植物病害是怎样发生的?

  植物虫害与病害的本质区别 害虫与病害虽然同属有害生物,在属性发生与危害的特质上至少有四点是不同的。

  1.在生物分类学科领域,广义的虫是动物界昆虫纲、蛛形纲和部分软体动物,以植物为食源的是害虫;病是微生物界以植物为营养源的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藻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性生物和非侵染性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侵害现象。界别分类虫与病完全不同。

  2.前者(虫害)本质上导致受体(寄主植株)的量变,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后者(病害)(主要指侵染性病原微生物病害)本质上导致受体从细胞到组织进而到器官的质变,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3.前者(虫害)常有突发现象;后者(病害)多为渐进式侵染进程(专业术语简称“病程”)。

  4.前者(虫害)的危害多随着害虫的发育蜕变以年生活史为序,危害则以全变态的成虫和幼虫,或不完全变态的成虫和若虫为主体,多属显性状态;后者(病害)多以病原物“病症”的侵染循环推进寄主植物病状的循序三变(性变、质变、形变),从而实现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侵害。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植物发生的一切侵染性病害都是以病原微生物发育蜕变即病症四期为基础,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如果前加一个越冬期,后加一个传播期和再侵染期,七期连贯就是植物侵染性病害完整的“侵染循环”,植物病症的病程“七连贯”意味着病原物全面完成了对植物的周期性感染和侵入,植物这才是真的生病了。

  致病植物的危害进程 植物生病仅有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是不够的,那仅仅是感染,是病原物侵入的病症表现;更重要的是植物感病后的本体自损,是“病状”的表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损伤性甚至破坏性毁灭性的生病,轻者致弱致衰,重者致枯致死。

  植物生病的进程即病状“三变”:生理变化(性变)(植物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加强,酶活性改变,同化作用降低,水分养分吸收运转异常);组织变化(质变)(叶绿体或其色素增加或减少,细胞体积数目或增或减,维管束堵塞,细胞壁加厚,细胞和组织坏死);形态变化(形变)(植株本体的根、茎、叶、花、果枯萎、坏死、腐烂、溃疡、畸形)。植物“病状三变”意味着植物本体由内到外,生理活性由动到静(止),生长势由盛到衰,生命由生到枯的生死演变。

  非侵染性病害主要诱因和发生特点 此类诱因主要指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气象因素(温度、湿度、光照、气流、降水量等),土壤因素(土壤质地、通透性、酸碱性、矿物质、肥力、墒情、有机质含量等),建(构)筑物因素、机械因素、人畜活动及交通因素等。

  ①诱因:植物本身的遗传障碍;环境因子(如冻害、干热风、日灼、伤口等)。

  ②特点:突然大面积发生;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有明显的枯斑和灼伤。如化肥的肥害、农药药害、不恰当修剪、环境污染(空气、水质、土壤、光污染)、温湿度剧变、辐射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城市园林植物病害的突出现象是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交叉、重叠、甚至恶性互作,互为因果,互为推手。

  只有正确了解植病发生的原因和进程,尤其是致弱致灾致死的主导因子才能在生产中有效防控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由于植病对植物产生并形成实质性危害,才有“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现象。这种危害都是以对植物正常生长某一发育阶段或某一部位组织器官或植株全部造成破坏损害,直至摧残致枯、致死为结果。整体而言,植物病害的危害对植物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花果到根系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破坏花蕾、花朵、果实、种子,影响开花、结果、授粉和繁衍。削弱甚至完全失去观赏价值,如杜鹃花腐病等。

  (2)破坏叶片、嫩枝各部,造成枝叶局部或大部细胞坏死。形成叶斑、枯梢、变色、变形、造成大量焦叶、枯叶、缺叶、残叶、落叶、卷叶、洞孔,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枝叶观赏价值,如桃树细菌性褐斑穿孔病等。


  (3)破坏并毒化植物组织,造成植株畸形。影响植物生长、观赏和经济价值,如泡桐丛枝病,松材线虫病,唐菖蒲、菊花、美人蕉等花卉病毒病。

  (4)破坏根、茎(干)皮层和韧皮部,导致腐烂或形成肿瘤,破坏水分的吸收和养分的输送,造成整枝整株干枯死亡,如杨柳榆槐的腐烂溃疡病,樱花、毛白杨根癌病。


  (5)破坏植物根、茎维管束,造成植物枯黄萎蔫,进而死亡,导致绿化无效、经济无益、观赏无景的后果,如合欢枯萎病,黄栌白粉病、槭树黄萎病等,造成合欢、元宝枫、黄栌、翠菊等成片枯黄、萎蔫。

  (6)破坏木材木质部,造成木材腐朽,失去利用价值。一般多发生在老龄树、古树上,如柳树、松树、合欢等树木的腐朽病。

防治技术热线15898914918.

2017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消长新动向———病害篇Ⅲ 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类型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究竟有哪些类型?应从“病原”5类属性,“病状”6种类型,“病症”7种类型(习称“植病类型5-6-7”)全面辨识,才有可能获得较准确的认知。

 

病原五类型———从植物感病的本原区分

  真菌性病害 真菌是菌物界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可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的异养生物,通常以菌丝为营养体,孢子为繁殖体。真菌是植物病原微生物中种类多、分布广的类群,植病中80%由真菌引起,据资料记载,目前已有8000种以上的真菌引起80000种以上的病害,如锈病、白粉病、黑粉(穗)病、霜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性病害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具有细胞壁,但无真正的细胞核,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以裂殖的方式进行繁殖,通常在高温、多雨、湿度大、施氮肥过多时,利于细菌病害发生和流行。如君子兰细菌性腐烂病、桃叶细菌性穿孔病、柳树溃疡病等。

  【知识点Ⅲ】植物腐烂病有细菌型真菌型之分———细菌型腐烂病组织黏滑,菌脓外溢,有腥臭味,剥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色,镜检切片有“喷菌现象”;真菌性腐烂病组织不黏滑,外溢树液无腥臭味,有微酸味,产生子实体。

  病毒病害 病毒是活养生物,不能在植物活细胞以外生存,只存在于活体细胞中,体积极小,本身不具细胞结构,以携带病毒遗传信息的核酸RNA和DNA实现传染。有病状表现,无病症显示,电镜下可见病毒粒体和内含体,病株多呈花叶、黄化、丛枝、矮化。如建兰花叶病毒病、齿兰环斑病毒病、瓜叶菊病毒病、仙客来病毒病等。

  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结构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没有细胞壁,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致病特点为系统性侵染,只存在于植物韧皮组织中和媒介昆虫体内,导致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黄化,花瓣变细变绿,萎缩成叶状畸形,如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竹丛枝病、花瓣绿变病等。

  线虫病害 线虫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的低等动物,寄生于植物体内的线虫多为体型微小的两性异体同形线虫,可行孤雌生殖和产卵繁殖,多为活养生物,营“外寄生”和“内寄生”两大类,虫道分泌液中常含毒性致病酶物质。易出现虫瘿或根结、胞囊、茎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木质常有“蓝变”现象。如松材线虫病、菊花枯叶线虫病、仙客来线虫病等。

 

病状六类型———从植物感病表象区分

  变色型 褪绿、黄化、花叶、白叶、赤化,如香樟黄化病等。


  坏死型 斑点、叶枯、溃疡、枯梢、疮痂、立枯、猝倒,如杨树溃疡、苗木立枯病等。


  腐烂型 根腐、茎腐、果腐、块根腐、花蕾腐、干腐、湿腐,如柳树腐烂病、雪松根腐病等。

  【知识点Ⅳ】“腐烂”与“溃疡”的区别:业界常将植物的“腐烂病”与“溃疡病”统称为“烂皮病”,实际二者不完全相同,“腐烂病”是病组织细胞坏死并解体,原生质被破坏,亦称“溃烂”;“溃疡病”是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不解体,亦称“坏死”。

  萎蔫型 植物缺水,枝叶凋萎下垂,多系病菌分泌的毒素堵塞或破坏根、茎部导管,使水分输导受阻(如各种线虫病、青枯病),或直接供水不足(干旱),或超量供水(涝、淹、渍、淤),植物正常吸收输导受阻形成水分过饱和的缺氧型生理性干旱,如非侵染性枯萎病、黄化病等。

  畸形型 植株局部器官细胞增生,徒长、矮缩、丛枝、分蘖、皱缩、卷曲、肥厚、肿瘤,如泡桐丛枝病、枣疯病、樱花根癌病等。

  流胶(脂)型 感病细胞分解为树脂或树胶,如针叶树流脂病、桃树流胶病等。

  【知识点Ⅴ】植物流胶病是常见植病,有侵染性病原微生物真菌和细菌致病;也有如机械损伤、害虫蛀伤、人畜为害、修剪不当、气温突变、水肥失调、日灼寒冻等非侵染性病源致病;还有侵染性病原与非侵染性病源两者叠加致病,此三种状况都是导致植株茎干流胶(脂),植病中常见、复杂且较难防控的现象。

 

病症七类型———从病原物显露形态区分

  粉状物类 白粉、黑粉,如月季白粉病、早熟禾黑粉病。

  霉状物类 霜霉、青霉、黑霉、赤霉、绿霉、灰霉,如葡萄霜霉病、柑橘青霉病、橡皮树灰霉病。

  锈状物类 点状锈、块状锈、条状锈、毛状锈、花朵状锈,如玫瑰锈病、毛白杨锈病等。

  膜状物类 病部产生紫褐色或灰色膏药状物,如梅花膏药病。

  粒状物类 黑色点粒状、褐色星粒状,如大叶黄杨褐斑病、柑橘炭疽病、苹果轮纹病等。

  菌伞物类 肉质菌伞物、革质菌伞物,如杜鹃根朽病,杨柳木腐菌病等。

  溢浓物类 黄褐色露珠状黏液,脓性黏液,溢浓液干后成胶粒胶块,如桃树流胶病、菊花青枯病等。

  了解植物病害基本内涵和初步识别植物病害,这应该是一切从事园林绿化养护抚育和植物保护工作的从业者,科学地认知园林植物病害进而实施有效防控的基本功和立足点,没有理性的认知引导,难有科学的实践成效;没有客观地鉴别诊断,何来防控植病的祛害良方

2017园林植物有害生物消长新动向———病害篇Ⅳ 当前园林植物主要病害

包括园林植物病害在内的有害生物科学防控重在创新理念,贵在精准发力。“精准”的重要指向之一就是要对有害生物“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控政策。前提就是对园林植物病害的资源本底有所了解,对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病害有所梳理,明确主次,这正是实现科学防控的出发基点。

 

资源本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1984年至1986年)全国46个城市联手开展的“全国园林植物病虫害暨天敌资源普查”,共查获园林植物病害5508种,分别寄生在1256种园林植物上。按病原分类系统鉴定确认1233种,其中真菌类1116种,占90.5%,细菌类25种,占2.0%,线虫类10种,占0.8%,病毒类58种,占4.7%,此外,寄生性种子植物6种,致病瘿螨5种,致病藻类1种,病害新种1种,国内新纪录2种。

  这是迄今为止城市园林界唯一一次覆盖面较广的资源普查。此后,多年来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长足发展,绿地类型和植物种类逐渐增多,境外有害生物入侵机率增加,农、林、牧(草)蔬、果与园林绿植的交叉融合更加紧密,各地在生产实践和日常调研中,又有一些植病新种或地域性新纪录种补充到当地园林植物病害种类资源谱系中。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园林植物病害约有46大类1500余种,寄主植物涉猎乔木、亚乔木、灌木、亚灌木、攀援植物、观叶植物、多浆植物、水生植物、球根花卉、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冷季型草坪、暖季型草坪、盆景、切(插)花等15大类,基本囊括了当前露地和温室、暖棚内种植的各种园林植物。

  可以认定当前园林植物病害资源的整体态势是: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源)分布几乎无处不在;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随时可能发生;园林植物病害的威胁稍纵即可酿成危害甚至灾害。

 

优势病种(类)

  各地由于寄主植物及环境气候的差异,园林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分布范围、发生时期、危害程度不尽相同,但肯定都有当地典型、普遍、具威胁、难防治的主要病害。就全国范围而言,包括部分相关的检疫性病害,当前以下园林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针叶树10大病害 (1)松材线虫病(检疫性毁灭性病害);(2)红松疱锈病(林木毁灭性病害);(3)松树烂皮病(含松树枯枝腐烂病);(4)松落针(叶)病;(5)落叶松枯梢病(含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及樟子松衰退病);(6)油松松针锈病;(7)杉赤枯病(含水杉、柳杉、冷杉、赤枯病;南洋杉叶枯赤斑病);(8)罗汉松叶枯病(含罗汉松赤枯病);(9)雪松疫病(含雪松根腐、干腐、溃疡、流胶、枯梢、枯叶6型),该病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各地(尤其是以雪松为边缘树种的地域)都有雪松病危告急的信息和报道。除雪松外,还有合欢、刺槐、梧桐、樱花、桃树、梅花、厚朴、广玉兰、鹅掌楸等。深根性植物银杏也常因种植不当,排水不畅,浸渍沤根引发根腐性疫病;(10)柏树“三锈”病,病原物虽同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但属种不同。它们是:①梨桧锈病———圆柏胶锈病(病原:梨胶锈菌);②苹桧锈病———圆柏球胶锈病(病原:山田胶锈菌);石楠桧锈病———圆柏梭锈病(病原:日本胶锈菌)。

  阔叶树主要病害 在阔叶树病害中,枯萎病、白粉病、叶斑病等是名列前茅的10大类病害,是典型性、普遍性、复杂性、多样性、危害性兼具的植物病害。此外黄萎病、黄化病、溃疡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病也都各具代表性,几乎每一种(类)病害都有2种至3种以上重要的寄主植物,有的危害植物可达数十种甚至数百种之多。

  1.枯萎病 如合欢、紫荆、蟹爪兰、唐菖蒲、香石竹、大丽花、兰花、翠菊等。含柳树细菌性枯萎病。

  2.黄萎病 元宝枫、黄栌(北京红栌)、丁香、大丽花、菊花等。

  3.线虫病 含叶枯线虫病,如菊花;根结线虫病,如大叶黄杨、仙客来、四季海棠、牡丹、山茶、桂花等;茎线虫病,如风信子。

  4.溃疡病 含真菌性水疱型溃疡病,如杨树;细菌性肿茎型溃疡病,如柑橘、郁金香等。

  5.腐烂病 真菌性烂皮病,如杨、柳、榆、槐、海棠等。真菌性腐烂病以下8类较为典型:(1)心腐,如棕榈;(2)茎干腐,如海棠、发财树;(3)茎基腐,如仙人掌;(4)软腐,如君子兰、马蹄莲、仙客来、郁金香、鸢尾等;(5)根腐,如鸢尾,兰花、芍药、君子兰、银杏等;(6)芽腐,如郁金香、唐菖蒲等;(7)花腐,如菊花、香石竹等;(8)根朽病,含白纹羽根朽病,寄主有40余种针阔叶植物,如牡丹、樱花等;紫纹羽根朽病,如银桦、(姿色根朽病)松柏、杨、柳椿、桑、山茶等。此外,多种苗木普遍发生的“立枯病”、“猝倒病”亦可列入“腐烂病”大类。

  6.白粉病 如悬铃木、紫薇、大叶黄杨、月季、黄栌、葡萄、紫玉兰、大丽花、核桃、杜梨、瓜叶菊、向日葵等。另含草坪白粉病、黑粉病。

  7.锈病 如毛白杨、海棠、黄葛树、玫瑰、锦鸡儿、向日葵等。另含竹锈病:竹叶锈、竹竿锈;草坪锈病:如早熟禾叶锈病。

  8.叶斑病 含:(1)褐斑病,如银杏、海棠、樱花(真菌性叶穿孔病)桃树(细菌性叶穿孔病)、金叶女贞、洋紫荆、(香港区花)广玉兰、榕树、大丽花、山茶、郁金香、荷花等。

  (2)角斑病①真菌性斑病,如紫荆;②细菌性角斑病,如一品红。

  (3)灰斑病,如杨树、山茶、杜鹃、白玉兰、橡树、龟背竹、丁香、红花羊蹄甲等。

  (4)黑斑病,如杨树、黄葛树、月季、白兰花、夹竹桃、凌霄、睡莲、大花蕙兰、玉簪、香石竹、蜀葵。

  (5)红斑病,如杜鹃、朱顶红,瓜叶菊、向日葵等。含赤斑病,如龙船花。

  (6)白斑病,如大丽花、福禄考、瓜叶菊;含白星病,如金花茶、四季橘、海桐等。

  (7)紫斑病,如桉树。

  (8)环斑病,如蝴蝶兰、非洲紫罗兰、含笑、米兰等。

  (9)漆斑病,如槭树。

  (10)藻斑病,这是寄生形藻类引发的叶斑病,如大花蕙兰(寄生性红锈藻),山茶(寄生性头孢绿藻)。

  (11)青枯病,如菊花、大丽花等。

  (12)叶枯病,如杨树。另含叶尖枯病,如棕榈、罗汉松;叶斑枯病,如鹤望兰、君子兰。

  (13)轮斑病,如月见草、新几内亚凤仙、大丽花等。

  (14)轮纹病,如曼陀罗、芍药、百合等。

  (15)疮茄病,如唐菖蒲细菌性疮茄病。

  (16)叶肿病,此属典型的高湿低温病害,如山茶发病适湿度>80%至90%,温度18℃至23℃;杜鹃发病适湿度>90%,温度15℃至20℃。

  (17)斑点病,如杜鹃;含茎点病,如棣棠。

  9.丛枝病如泡桐、枣树、竹。江南各地还有苦楝丛枝病、重阳木丛枝病。

  10.腐霉病含灰霉病,如菊花、凤梨、大花萱草、郁金香、百合、仙客来等;霜霉病,如葡萄、白锈病等;青霉病,如郁金香;白绢病,如马蹄金;绿霉病,如四季橘,佛手;草坪腐霉病,如高羊芽。

  11.病毒病如牡丹、兰花、菊花、大花萱草、丽格海棠、美人蕉、郁金香、石竹、蜀葵、玉簪、君子兰、矮牵牛等。

  12.流胶病如桃树、海棠、樱花、银桦、梅花等。

  13.黄化病如樟树、栀子、杜鹃、君子兰等。

  14.癌肿病如樱花、毛白杨、榕树等。

  15.日灼病如苏铁、凤梨、君子兰、山茶花等。

  16.炭疽病如梅花、兰花、大花萱草、芍药、玉簪、君子兰、百合、鸡冠花、金盏菊、苏铁、橡皮树、大叶黄杨、桂花、山茶花等。

  17.绿变病由植原体引起的“花瓣绿变病”,如长春花、百日草等。

  18.疫病含真菌性疫霉病,如竹芋、大岩桐;细菌性疫霉病,如芦荟、丁香、花斑病。

  19.皱叶病如毛白杨(病原物:杨四刺瘿螨)

  20.煤污病如紫薇、小叶女贞、夹竹桃、菊芋等。

  21.破腹病如毛白杨破肚子病。

  22.寄生性种子植物含日本菟丝子;中国菟丝子;桑寄生;槲寄生。分布全国,可寄生多种木本、草本植物。








更多技术咨询或者防治方案请咨询15898914918



0
收藏
举报
条评论
评论